1888年,一位衣衫褴褛、看似不起眼的男子,拿着自己作为乞丐整整攒了43年的积蓄,终于在家乡买下了235亩肥沃的良田。
紧接着,他又花费了4000吊钱,盖起了一座气派的大宅院。
这座宅子占地宽广,带着一个宽敞的庭院和许多舒适的房间,村里的邻居们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。
大家纷纷调侃道:“我们辛苦一辈子,也没这乞丐挣得多!”
村里人都以为,这下他有了房子和田地,完全可以雇些下人,靠出租田产,安逸地享受晚年生活了。
然而,谁也没料到,宅子刚落成的第二天,这位男子依旧穿着那身破旧的衣服,挨家挨户地给村里的穷人跪拜。
这究竟是为何?
背后隐藏着一段伟大教育家的鲜为人知、充满艰辛的故事。
武训出生于贫困之家,7岁便开始乞讨
1838年,在山东省堂邑县的一间破败小屋外,一群孩子好奇地贴在窗外,目睹着母亲痛苦地生产。没过多久,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寂静,孩子们兴奋地拍手欢呼。
展开剩余91%这是家中第七个孩子的诞生。
可在那个家庭,添个孩子并不意味着喜悦,因为养活这么多口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重担。
父母连给孩子起名字的心思都没有,随口就叫他“武七”。
武七的童年,充斥着哥哥姐姐们为争抢食物而不断争吵的声音。他们每顿饭,几乎只能靠清水里捞出稀少的米粒充饥,饿得连哭泣的力气都快没有了。
七岁那年,父亲去世了,母亲独自承担起养活众多孩子的艰难责任。无奈之下,母亲只得带着孩子们开始乞讨为生。
这样的生活,持续了七年。
到了十四岁,武七渐渐长高,开始到一户人家做佣工,靠劳力挣钱。
虽然只是靠出力赚取微薄报酬,但他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,对未来充满了一丝期待。
每月拿到工资,武七都会仔细地反复清点,但又怕弄丢,便将所有钱交给雇主保管。
为了节省开支,回家孝敬母亲,他一年到头连买件新衣服的念头都没有。
临近过年,武七满心欢喜地向雇主要工资,没想到却遭到怀疑和羞辱。
雇主冷冷瞪着他说他诬陷自己,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假账簿,上面清楚记录了工资发放和武七的签名。
当初让他签字时,雇主却声称那是他将钱存放在他这里的凭证。
事后,雇主甚至派人对武七拳打脚踢,打得他浑身是血。面对假账簿,他想申诉却找不到任何支持。
武七心里极度委屈,他越想越气愤,觉得自己之所以吃亏,就是因为没有文化,被人当成了笑柄。
可生活还得继续,他还能做什么呢?
想来想去,武七决定:继续乞讨。
下定决心,开始勤奋乞讨存钱
说干就干。
从那天起,武七每天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,手拄拐杖四处乞讨。和其他乞丐一样,凡有人施舍,他便连连磕头表示感谢。
他常边乞讨边唱着自编的歌谣:“吃杂物,能当饭,省钱修个义学院。”
听到这梦想,旁人多半嗤之以鼻,嘲笑他想靠乞讨发财。
武七只是淡淡一笑,从不争辩。
不同于一般乞丐,武七除了乞讨,还积极干各种活儿。农忙时节,他挽起裤腿给人干活,干得快又肯吃苦,许多人乐意雇佣他。
农闲时,他换上破旧衣服,拿着破碗在街上讨钱。
有时人多,他甚至脱衣表演胸口碎大石等杂技节目,时常身受伤害,但他坚强地忍痛继续乞讨。
村里人看到他浑身是伤,常常多给几文钱。
武七的乞丐形象与众不同,他还把头发剃光,仅留额头一小绺,故意扮小丑逗乐路人,借此多得施舍。
白天劳作,晚上乞讨,他从不懈怠。
尽管挣了不少钱,却从不换衣服,一年到头只有那件破旧且磨破了的衣裤。
吃的多靠施舍,偶尔蹭雇主家的一顿饭。
没人明白,他挣的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。
省吃俭用,努力存钱
有一段时间,武七到处打听:“镇上谁最值得信任?”
经过一年细致调查,他终于决定去找那位最可靠的人。
某天清晨,他跪在县城武举人的门前,希望能见他一面。守门的见他衣衫褴褛,赶紧要把他轰走。
武七急忙解释:“我是来请武举人帮我保管钱的!”
守卫觉得新奇,武七讲述了之前被欺骗的经历和存钱的目的。
听罢,守卫深受触动,立即报告给武举人。武举人更是敬佩他的坚持,答应帮他保管财产。
此后,武七更加卖力乞讨。
有时他还接些搓绳活儿,甚至熬夜不停地工作,双手磨出水泡也不休息。
因为他心中有一个远大的梦想。
他甚至曾做过说媒人,熟知谁家的姑娘想找对象,谁家是单身汉,靠巧嘴撮合成婚不少。
每成一对,他都能收到感谢钱,第一时间就去武举人那里存起来。
为了挣钱,武七什么都敢干。
有一次几人打赌谁敢吃虫子,赌注越加越大,最终武七毫不犹豫地把一只蝎子往嘴里放,吓得旁人尖叫连连。
买田产,建大宅
那时,镇上人都知道有个“掉进钱眼儿”的武七,虽说大家以为他赚的钱都被赌光或乱花了。
直到1888年初,一件震惊全镇的大事发生了:武七买下了235亩田地!
这块地足够他以后衣食无忧,过上富足生活了。
人人既惊讶又羡慕。
不久,他又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,大刀阔斧地修起了大宅子。
邻居们看着这座豪宅,羡慕又惊讶,没想到这乞丐竟然这么多年攒了这么多钱。
听闻弟弟发达,哥哥姐姐们纷纷上门求助,有的家庭条件极其困难,希望念及亲情,能得到些帮助。
然而,武七对亲人铁了心,答复都是“不借”。
因他冷酷无情,兄弟姐妹们骂声不断,武七也不解释,每天依旧去乞讨或帮工修房。
历时一年,宅子终于建成,院子宽敞,房屋明亮舒适。
众人以为他会过上富贵生活,没想到他接下来的举动震惊了所有人。
为穷人下跪,诚恳求学
第二天清晨,武七挨家挨户敲门,面对的是村中贫困人家。
他不是求什么物质,而是请求贫苦父母让孩子们去读书。
原来,花了几十年乞讨钱修建的大宅,不是供他自己居住,而是建立了一所免费义塾。
可因贫穷,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早早干活挣钱,也不愿意送他们读书。
愿意送孩子来的寥寥无几。
眼见家长们短视,武七心急如焚,只得跪倒在地,哀求道:“求您了,让孩子们上学吧,我不收钱!”
他如此逐家逐户下跪劝说,终于有越来越多孩子愿意入学,人数逐渐增加到五十人。
武七兴奋不已,但老师去哪找呢?
他又跪到乡绅家中,恳求有学问者来义塾授课。
乡绅们感念他的诚意和仁爱,都欣然应允。
武七终于实现了当乞丐时的夙愿,建立了名为“崇贤义塾”的免费学堂。
义塾建立后,武七仍保持着乞讨的生活。
当年帮他存钱的武举人见状劝他:“你也该为自己考虑了,年近五十,还单身孤独,找个妻子、生个孩子吧。”
武七笑着说:“我不想娶妻生子,我只想让更多孩子能读书。”
说到做到。
每天,他站在义塾门外,听着朗朗读书声,心满意足。
若见孩子偷懒,他便颤颤巍巍走过去,跪地哭诉:“不好好读书,回家没脸见亲人。”
孩子们顿时羞愧难当。
遇到懈怠的老师,他也会跪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